- Jan 06 Wed 2021 17:11
2018-2021書單
- May 24 Wed 2023 15:55
評論練習
國中有想到一個練習寫小說的方法:把別人的作品拆解成大意(哪段有甚麼內容)然後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寫出來。但因為工程太龐大又無立即效益(不能投稿否則形同抄襲),就完全沒動力執行。也一直懷抱著對評論者的敵視和作家身分的不得其門而入渾噩了十幾年,成了讀一百本書卻連一百字讀後感都寫不出來的書蟲。
雖然不是文學科班,但摸了幾年聖經研究和詮釋學,對於文本詮釋理論也堪堪登堂入室。今年三月在永和上了寫作課,也開始練習用最基本的元素去拆解(覆盤)別人的作品文本。在老師的鼓勵下和另二位同學組讀稿會運作了兩次,也有幸加入IC觀察員。一開始用菇狗文件的雲端共編註解功能真的折煞我,原本已經做好印出來看的覺悟,沒想到當我覆盤了五到十篇小說、參加了兩次有紙本的實體讀稿會之後,很神奇地上手了。
加註解的時候,思維的運作方式比較像胖老師當代藝術課討論作業的方式:這裡用這個東西為什麼有效/無效。文本裡面也有一些現成物(大至別的文本,小至成語俚語,甚至字詞本身),它的功能是否扣合整體脈絡,之類。記下目前的進展,希望有助於創作出真正的作品。
- Jul 17 Sun 2022 17:00
【七月望穿四月雨】
- Mar 15 Tue 2022 09:23
拉筋
唸了四年的舞蹈班,國小畢業的那年暑假,我的筋突然拉不開了,就好像冥冥中要我不再跳舞一樣--當然,多年後也零星地後悔過,但那種心境更趨近於對平行時空的想像。
突然想到這點,是把某些事講出來之後決定採取行動,從一個場域轉移到另個場域,因為在原先那個場域,思緒便宛如泥沼裡的一攤死水,動彈不得。但也才意識到在另個場域曾經優游的、靈巧的思路,也像身體的筋骨一樣,過了某個臨界點終究施展不開,彷彿魔力消失了。這時候,必須採取保護性的姿態,預防任何可能的運動傷害。
那麼,今日筆下零星的吉光片羽,莫非是昨日將簡媜的《水問》投入意識的深淵後,所傳出的迴響嗎?
- Sep 17 Fri 2021 20:01
G. van der Leeuw, 《宗教的本質與顯現》(Religion in Essence and Manifestation)
第一部分 宗教的客體
1 力(單數)
2 力的理論化
3物與力
4 效力、敬畏、Tabu
- Jun 06 Sun 2021 15:39
OCD on Signs
Book1
Chap. 2.—What a thing is, and what a sign
2. All instruction is either about things or about signs; but things are learnt by means of signs. I now use the word "thing" in a strict sense, to signify that which is never employed as a sign of anything else: for example, wood, stone, cattle, and other things of that kind. Not, however, the wood which we read Moses cast into the bitter waters to make them sweet, nor the stone which Jacob used as a pillow, nor the ram which Abraham offered up instead of his son; for these, though they are things, are also signs of other things. There are signs of another kind, those which are never employed except as signs: for example, words. No one uses words except as signs of something else; and hence may be understood what I call signs: those things, to wit, which are used to indicate something else. Accordingly, every sign is also a thing; for what is not a thing is nothing at all. Every thing, however, is not also a sign. And so, in regard to this distinction between things and signs, I shall, when I speak of things, speak in such a way that even if some of them may be used as signs also, that will not interfere with the division of the subject according to which I am to discuss things first and signs afterwards. But we must carefully remember that what we have now
Book2
Chap. 1.—Signs, their nature and variety
- Dec 29 Tue 2020 17:14
〈工作倫理的田野想像──以基督教倫理的敘事性為進路〉基督教
107-1基督教倫理學期末報告
- 前言
倫理學牽涉到人應如何行動的抉擇,以及抉擇背後的信念。本文所敘述的案例情境,外觀上可被歸納為工作倫理。現有對工作的討論方向不外乎光譜的兩端:樂在工作者,可以將工作視為上帝賦予個人在世的召命;身不由己者,只能將工作視為一連串履行義務以獲取對價的行為──至多再延伸到迫於(上層不合理的要求或自身家庭經濟)壓力而鑽漏洞甚至違法的行為,但總是脫離不了個人在職位上被期待的角色,欲從中導出某種普遍原則以供個案依循。然而在此種框架下,似乎限制了人與環境可能互動模式的想像,甚至造成人與工作的異化。本文將職場視為人類學研究般的田野,所呈現的敘事,或許可以顯示基督教倫理的整全性,足以統攝在全人的各個層面,而非僅將個人切割成概念的斷片。所提出的問題是:從「人」到「從業人員」的流變歷程中所加增的倫理要求,會不會與既有的倫理實踐相衝突?又當以何種標準評斷對錯?附論在更大的環境脈絡下,如公司整體政策規範與單位實踐的慣行有衝突時,從倫理上如何評價,進而決定個人行為的妥當性。
個案A於某年X-1月間,緣購買S公司保險商品之故而受s單位的業務主管B主任以及時任單位主管的C經理增員,A原有將業務員職業的「角色」與強迫推銷的負面「形象」連結的成見,但仍試著效法使徒保羅在哥林多與亞居拉夫婦一同以製造帳篷為業之精神,於X月至X+10月之間就職於S公司。B主任和C經理的經營方針是將公司視為一個大家庭、將客戶當作朋友般關心,A確實可以體會,也樂於與人分享在s單位的生活,並聆聽對方想法與需求;然而當主管要求A「與親友分享」保險商品時,A仍會陷入上述負面成見,而無法充分履行僱傭契約所載招攬新契約的要求。然而,履行到什麼程度算是充分?不以銷售而以全人關懷為導向的客戶關係經營是否可行?如何可能?以約見客戶為由不出席公司的會議,其容許性僅能以該會議正式程度和該事由與業務的相關性作為權衡的評價標準嗎?又本文所討論的內容,是否囿於保險業務工作之特性而無法一概適用至其他職場?或是能如前段所期待的,提供一種「『人』先於『從業人員』而存在」的整全觀點?本文第二段將敘述A於X月至X+10月就職於S公司s單位期間所發生之數項事件,由於倫理判斷的先決條件是準確且全面了解相關事情的真相,[1]故此段盡可能詳細描述A就職於S公司之狀態。第三段以倫理學的概念,對A的行為與動機予以分析及評價,並試圖連結到更廣泛的場域關係,第四段以教會與基督徒在經濟與工作倫理實踐的角色,並基督教倫理的敘事性作結。
- 案例事實
- 實習期間
- A於X月至X+4月之間處於實習階段,十點開完早會就可以打下班卡。此段時間A仍繼續之前兼職代課的工作,直屬主管B主任對此知情同意,只是告誡A被同事或經理問起時,不要說去代課,要說去拜訪客戶。之後A累計業績達標晉升為正式業務員,下午四點半打下班卡,就沒有再接代課的工作。
- X+5月至X+8月之間,A報名了一個與保險業務無關的外縣市課程,每週有一天要花一個多小時搭車前往,故勢必早於四點半離開,B主任亦知情同意。此段期間內A除了自家人的保件外,成交新契約的客戶只有一位。
- S公司規定每日應填載至少三位約訪客戶名單,A將代課或上課會碰到的人填上,然而實際上至多僅贈送季刊和貼有名片的便條紙等,並未實際進行保險招攬之行為。
- 職展期間
- A每週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協助準客戶E辦理員工團契,並在E的引介下與一些中小企業主交換名片;也曾於上班時間陪準客戶F至大學徵才活動擺攤,與一些同業甚至相近的金融證券業人員交流。B主任肯定A在增員方面的行動力;D經理亦表示可以示範增員同業的技巧。後來A在上班時間參與準客戶的活動反而成為常態,原想藉此對準客戶有整全的瞭解,卻招架不住被反推銷的壓力。最後A實際增員成功的只有以前的朋友G,且歷時數月,直至A離職後G才報聘,A並未享受到公司政策下的增員利益[2]。
- A帶被B主任服務與分享的精神所打動,帶B主任去拜訪牧師師母,此舉可解釋為A對業務員形象的改觀而願意引介重要他人,B主任則以培育接班人的角度切入對話,表達自己也是以分享“福音”的熱忱從事保險業務工作;牧師師母表示從前曾向從事保險業的弟兄購買健康險,也認同保險的價值。最後B主任根據談話過程中蒐集到的資訊,提出子女教育基金的儲蓄險建議。
- A因s單位與教會的地緣關係,而產生福音事工的想像,例如s單位舉辦「價值觀大拍賣」的競標遊戲,讓參與者思考對自己而言什麼是重要的、願意花多少代價來換取,進而引導到生涯規劃的選擇與分享,其實是增員性質的活動。A的母親是教會的小組長,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提議小組時間帶組員去參加,被師母否決。
- Nov 16 Mon 2020 16:15
缺什麼說什麼
To appreciate beauty as the lifestyle;
to approach the reality 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the world
諷刺的是,我的profile info恰恰印證了某位老師的名言。
昨天晚上,男友說很不捨我給自己這麼多壓力,說著說著就哭了。
- May 22 Fri 2020 17:48
安放秘密之處
有兩個素材是構成我世界觀很重要的元素:
一是柯南「世紀末的魔術師」裡面的回憶之卵,我看完之後就立志把遺產弄成這樣讓別人去找。
二是愛殺17裡面的X-ZONE,靜的秘密基地,也是藏著她的秘密的地方。
然後我大概算是聯覺人和共感人。
---
- Apr 29 Wed 2020 11:23
命運交織的城堡
2020.4.29心得:
兩年後又到了人生另一個關口,回來看這篇都起雞皮疙瘩了,真的寫得蠻好,不卑不亢,有血有肉。原文的context是關於2016年逛青宣攤位的故事。
---
原題是〈尋求呼召的場域〉,在此稍微借用一下卡爾維諾的書名。人生好似大富翁,機會命運請選擇,但當遊戲結束,拿掉這些籌碼之後,人與人之間還剩下什麼?每個人都有其敘事本能(Narrative Instinct),上升的一切都將匯合。
---
- Apr 07 Tue 2020 17:18
《在我家客廳遇見耶穌》書評
*藍字部分同步發表於博客來會員評鑑*
- Mar 19 Thu 2020 10:06
現代語境中的漢語基督神學(劉小楓)
- Jan 28 Tue 2020 14:16
文本理解的建構與聖經學者的解構
科目:107-2聖經研究
授課教師:謝品然老師
一、從康德到德希達
近三百年來,聖經研究的方法從前現代時期的教義建構和主觀靈性經驗,來到現代啟蒙時期的理性主義,是傳統批判學的開端。「批判」並非「學理」,其目的不在擴展知識本身,而是校正知識。[1] 傳統批判學以可重複檢證的科學方法分析聖經文本的來源、編修、歷史、字義,試圖還原文本原貌,認為文本的意義植基於特定的時空下的作者意圖[2];拓展傳統的批判學則進一步考慮古典修辭學對聖經文本的影響[3]、現有的正典形式如何影響歷世歷代的解經,以及引進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來探討聖經文本背後的社會處境,可以看出十九世紀下半葉以來人文學科興起的影響。1960年代,文本詮釋取代歷史批判成為聖經研究的範式,包含了敘事、結構、解構、意識形態、讀者回應,化轉了傳統的批判學。詮釋學的預設是文本意義的統一性及真理性[4],關注影響理解的前見與理解過程中所欲達致的視域融合。
- Jan 28 Tue 2020 13:39
愛情觀
這個世代也談論愛,從各種層面描繪愛。大眾傳媒(theatre)所勾勒的「愛情」樣貌,在這世代儼然是神話甚至神化;而展演傳述這樣的愛的藝人,也就成了「偶像」──完美愛情化身的形象。報章雜誌的八卦版存在的理由,或許是為了聚光燈之外(shadow)終日為事業和關係勞苦愁煩的普羅大眾,需要一個參照點,觀看這些偶像明星的私生活是否/如何實踐這世代所「信仰」的愛情。這套愛情神話的「符號系統」,藉著大眾傳媒的可近性,及人類對關係渴望的切身性,輕易地滲入社會的各個階層,型塑人們的思想,成為人們詮釋自身情感經驗所使用的語言。但語言是有欠缺的,卡西勒《語言與神話》或許能作為這段的註解:「用直觀實在的無限豐富性和多樣性來衡量,一切語言符號都不可避免地顯得空洞;用其個別的具體性來衡量,它們又不可避免地顯得抽象和模糊」。
- Jan 14 Tue 2020 10:17
溢領離職儲金:不當得利vs善意信賴?
法律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DU2017/photos/a.124571654842194/386894088609948/?type=3&theater
我的想法:
是否可能主張善意信賴醫院所採取之計算基礎?
「聘僱人員之月支報酬,其薪點折合率較行政院所定聘僱人員薪點折合率通案最高標準為高者,應以通案最高薪點折合率標準所計算之月支報酬為準;其未達通案最高標準者,以實際月支報酬為準。」
- Jan 03 Fri 2020 14:54
去中心化的聖經詮釋:以本土教會中的政治展演為例
- Dec 31 Tue 2019 16:24
Nightmare Theatre
「…不要!」我叫出來,從來沒有這樣過。
「怎麼了?」沒有被吵醒的慍怒或過度反應。
「做惡夢…」腦袋還能思考要不要說出來,那是關於親屬、關於奪取所有物的行為所代表的權柄,以及暴力與性自決主體的夢,雖然夢中很清楚人物之間的身份關係,然而仔細回想,面孔卻是大相逕庭。
- Dec 10 Tue 2019 18:56
MBTI-INFP
當了這麼多年的INTP,最近測出來突然變成INFP
以下轉自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ch/infp-%E4%BA%BA%E6%A0%BC
“调停者” 人格
调停者人格类型的人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总是从最坏的人和事中寻找最好的一面,想方设法让情况变得更好。 虽然可能看起来冷静,内向甚至害羞,但他们内心的火焰和热情可以光芒四射。 他们仅占人口的 4%,常常被人误解,但当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时,他们之间的和谐就像是快乐和灵感的源泉。
“调停者” 人格 (INFP-A / INFP-T)
- Oct 07 Mon 2019 10:54
【戲劇搖籃】表演工作坊(彭子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