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中有想到一個練習寫小說的方法:把別人的作品拆解成大意(哪段有甚麼內容)然後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寫出來。但因為工程太龐大又無立即效益(不能投稿否則形同抄襲),就完全沒動力執行。也一直懷抱著對評論者的敵視和作家身分的不得其門而入渾噩了十幾年,成了讀一百本書卻連一百字讀後感都寫不出來的書蟲。
雖然不是文學科班,但摸了幾年聖經研究和詮釋學,對於文本詮釋理論也堪堪登堂入室。今年三月在永和上了寫作課,也開始練習用最基本的元素去拆解(覆盤)別人的作品文本。在老師的鼓勵下和另二位同學組讀稿會運作了兩次,也有幸加入IC觀察員。一開始用菇狗文件的雲端共編註解功能真的折煞我,原本已經做好印出來看的覺悟,沒想到當我覆盤了五到十篇小說、參加了兩次有紙本的實體讀稿會之後,很神奇地上手了。
加註解的時候,思維的運作方式比較像胖老師當代藝術課討論作業的方式:這裡用這個東西為什麼有效/無效。文本裡面也有一些現成物(大至別的文本,小至成語俚語,甚至字詞本身),它的功能是否扣合整體脈絡,之類。記下目前的進展,希望有助於創作出真正的作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