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堂課甚難,所以拖了很久才整理出來。讀指定閱讀時,隱約抓到的概念似乎是,耶穌這個曾經真實活在世上的人,也會受環境影響而進行判斷及行動。這領域很複雜又專業,我想我一樣先簡單列出個人有感觸的三個部分:
一、獻身第一線服事人群
史懷哲認為三十歲以前致力於學問與藝術是合理的,三十歲以後就要獻身第一線服事人群。所以三十歲以前他真的讀了很多很多很多書,老實講我很羨慕能讀這麼多書。我個人是有「大學畢業(22歲)就要出來工作」的壓力,書唸不上去也是其一。跑到非洲行醫是第一線服務人群,回老家代課和做保險業務員(agent)也是啊。這段時間我思想很多關於抽象的人具體的人、抽象的事具體的事。第一線服務人群做的是具體的事,面對具體的人,解決具體的問題,若沒有更高的指導原則,很容易耗損。這指導原則是抽象的,如何將自己與他人、社群與社群在更廣的層面關聯起來,明白這一切都是為著更高的目的而共同存在,因此上半年再怎樣都還有經典導讀可上;但下半年沒有,所以要去上宣教新視野嗎?...工作還是個未定數,怕刷下去卡費繳不出來啊。(我小信嗎)
二、神學歷史化-讀回去與活出來
「讀回去(read-back)」這個概念,去年謝老師在台北校園講《神兒子的復活》就有提到,但那時聽不太懂。這次有脈絡,好像稍微抓到那個感覺。第一集也有出場過的Werde認為馬可福音是早期基督教神學讀回去成為歷史,以調和關於耶穌有無彌賽亞身分的兩種基督論;史懷哲同意馬可福音是神學歷史化的結果,然而這個神學,是猶太天啟末世論的神學,耶穌處在一世紀猶太天啟末世觀之下,所活出來的就是這樣的神學/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