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堂課甚難,所以拖了很久才整理出來。讀指定閱讀時,隱約抓到的概念似乎是,耶穌這個曾經真實活在世上的人,也會受環境影響而進行判斷及行動。這領域很複雜又專業,我想我一樣先簡單列出個人有感觸的三個部分:

一、獻身第一線服事人群

史懷哲認為三十歲以前致力於學問與藝術是合理的,三十歲以後就要獻身第一線服事人群。所以三十歲以前他真的讀了很多很多很多書,老實講我很羨慕能讀這麼多書。我個人是有「大學畢業(22歲)就要出來工作」的壓力,書唸不上去也是其一。跑到非洲行醫是第一線服務人群,回老家代課和做保險業務員(agent)也是啊。這段時間我思想很多關於抽象的人具體的人、抽象的事具體的事。第一線服務人群做的是具體的事,面對具體的人,解決具體的問題,若沒有更高的指導原則,很容易耗損。這指導原則是抽象的,如何將自己與他人、社群與社群在更廣的層面關聯起來,明白這一切都是為著更高的目的而共同存在,因此上半年再怎樣都還有經典導讀可上;但下半年沒有,所以要去上宣教新視野嗎?...工作還是個未定數,怕刷下去卡費繳不出來啊。(我小信嗎)

二、神學歷史化-讀回去活出來

「讀回去(read-back)」這個概念,去年謝老師在台北校園講《神兒子的復活》就有提到,但那時聽不太懂。這次有脈絡,好像稍微抓到那個感覺。第一集也有出場過的Werde認為馬可福音是早期基督教神學讀回去成為歷史,以調和關於耶穌有無彌賽亞身分的兩種基督論;史懷哲同意馬可福音是神學歷史化的結果,然而這個神學,是猶太天啟末世論的神學,耶穌處在一世紀猶太天啟末世觀之下,所活出來的就是這樣的神學/世界觀。

三、「免得他們回轉」-談詮釋框架

承前,「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可四11-12)」以現在的眼光,乍看之下好像很奇怪,耶穌所活出來的生命不是上帝的律法道成肉身嗎?怎麼跑出什麼猶太天啟末世觀?「得救的人是少數,讓不該被選走的人被選走」這是當時候的人認知的信仰觀點(詮釋框架),以賽亞書六10也有類似的概念。本文不是要以現在的眼光評斷對錯。耶穌來到世界的目的,不是為了跟世人證明自己是彌賽亞,因為這個事實,時候到了就會顯明;在此之前耶穌所要做的,就是肉身,取了人的形象,不只是有限的肉體,更是有限的思考框架,及用以表達的語言。就好像我們現在活在政教分離的時代、活在資本主義的時代、活在自由戀愛的時代,那這些就成了我們的詮釋框架--跟猶太的天啟末世觀做一個對照或許比較清楚可以看到,這些都不是真理本身,而是真理彰顯的場域,這場域存在的種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可能讓真理呈現出那時代背景下特有的樣貌。

大概從中學時代開始吧,我就對真理和真實之間的落差感到非常困擾,到大學畢業後一年才形成比較清楚的問題意識:既然我們基督教信仰所宣稱的真理是唯一且普世的,為何還是有各種不同的人,選擇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現在慢慢瞭解是因為涉及所處背景和詮釋框架的問題。「他從一本(有古卷作血脈)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徒十七26-27)」指導原則通了,照理說應該像庖丁解牛一樣游刃有餘,然而,抽象的大原則(knowledge)如何實踐在生存當下的具體處境(perception),始終是個難題。讀經、禱告、倚靠聖靈內心有平安的確據,但也不可能無視與周遭環境的張力,畢竟所面對的都是有位格的他者,並非概念化後即受自己的意志擺布的客體。

 

四、代結論:耶穌是使人跌倒的嗎?

所以,與其說耶穌怕"不該得救"的人得救,我想毋寧是為了「不讓不該跌倒[1]的人跌倒」,才是祂當時的指導原則吧。

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
這世界有禍了,因為將人絆倒;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太十八6-7)

耶穌說:經上寫著: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
所以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太廿一42-44)

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
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
基督已經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羅十四12-15)

 

[1] 但是會跌倒的人就是會跌倒,例如文士和法利賽人

 

 

---

這堂課提到的東西很多,還好有同工幫忙錄音

和整理逐字稿

有很多東西當下沒聽清楚就可以再回來聽/看/思想

如果像[屬耶穌的人]有個類似論壇的平台讓師生一起有心得分享的空間也不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咦針 的頭像
    咦針

    玻璃海

    咦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