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這是我有興趣的主題,但範圍太廣,只能略窺一二。當場是儘可能地聆聽、理解,而沒有提問或回應,因為需要一點時間沉澱、反芻,整理好摘要和心得存檔備查,也可以跟大家分享。

 

【1】〈從數學談基督論的一個類比〉董世平教授(中原大學數學系教授)

【2】〈核能研究與終末論〉陳吉松教授(中正理工學院化學博士;聖光神學院院長)

【3】〈創造論與近代物理的對談〉周雄教授(中山大學物理系教授)

【4】〈基改時代對信仰的挑戰〉趙大衛教授(中山大學生物系教授;中台神學院院長)

 

-------------------------------------------------------------

【1】〈從數學談基督論的一個類比〉董世平教授

 

剛看到這個題目還真沒頭緒,數學和基督論有什麼關係?原來是基督的「神人二性論」。神性和人性的本質是不同的,但歷世歷代對於基督的神人二性究竟是如何,有諸多爭議甚至異端。董教授以迦克墩信經的「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四個概念為經;有理數和無理數的特性為緯,對「人性」和「神性」加以類比:

 

1.不相混亂:有理數就不是無理數,無理數就不是有理數;神性就不是人性,人性就不是神性。

 

2.不相交換:有理數加減乘除後還是有理數,無理數加減乘除可能後成為有理數;人性怎麼互相作用還是人性,神性的在某種作用下卻可能產生人性(這句話容易誤解,要限縮解釋,比如創世紀前兩章還適用...吧?)。

 

3.不能分開(divided):雖然神性和人性的本質是如此不同,但在基督身上,「二性的區別不因聯合而消失;各性的特點反得以保存」。從信經的文字看,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不可分開的。董教授用有理數和無理數的稠密性來類比「不能分開」的概念,也就是,基督的所作所為必然包含神性和人性。

 

4.不能離散(separate):...呃我其實不太懂離散跟分開有什麼不同,在迦克墩信經的語意上...根據我的語感divide偏向into part,切成部份;separate則偏向“分離”的動作。在這個部份,董教授提出的類比是(需要圖象思考)兩個同心圓,像輪胎滾一圈,軌跡的長度分別是π和2π,但看起來是一樣長的。用另一個圖來理解:(請原諒我不用數學語言,跟著畫圖就對了)一個三角形,取一和底邊平行的線段,從頂點穿過該線段到底邊,畫無限多條線段,則在該線段上點的個數,以及在底邊點的個數相同。設該線段與底邊長度分別代表有理數的個數和無理數的個數,D. Hilbert提出「連續體假說」,即,沒有一個數介於這兩者之間,但這個假說只被證明「無法證明其為假」及「無法證明其為真」。

 

這個講題以林前13:12作結--類比也只是對著鏡子觀看,縱然模糊(西元一世紀的鏡子噢),但終究知道[相信]本體的存在。

 

數字是意義空洞的符號[1],因此在特定領域中是相當明確的思考工具,上帝也可以透過數學讓人認識祂,就如一位與會者所回應的,上帝的掌權在各個領域,當然包括數學等等。不過董教授自己也提到,這樣的類比也是要非常小心的。

 

[1] 參照《類推與事物本質》,Arthur Kaufmann,吳從周譯

 

【2】〈核能研究與終末論〉陳吉松教授

 

核能相關的概念和發展,之前上通識課就有讀過。人類手中握有毀滅性武器的結果將如何?存乎一心,或複雜龐大的國際間軍事利害關係;而聖經中提到末日的光景,「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彼後3:10)」並未明示上帝究竟會以我們所謂超自然的方式介入,抑或透過人手來按下那個摧毀的按鈕。

 

世界是如何終結?大致有毀滅/轉化/神化三種觀點;到了永恆觸及時間並取消時間的那一瞬間,上帝將全面的臨在,「天地都逃避,再無可見之處了(啟3:11)」──這裡引發了與會者的討論:上帝的同在有顯明或隱藏、大量或少量之分嗎?當人作惡時,上帝也同在嗎?或者有不同意義的同在?

 

論及新世界的延續性和不延續性,後者是一切會朽壞的因子都消除了,我想,莫非我們所能見的殘敗、缺陷,無論是具象或抽象的,皆象徵著現今(mortal)世界的不完全、未完成的狀態,而指向/盼望(progressing)最終將成為的完全…?基督死而復活的肉身是最終那完全狀態的預表,能忽然出現在門徒之間,也能與他們一同吃喝,不只是靈,甚至連物質界的概念也一同翻轉了。在超越我們理解範疇的奧秘之前,人類也不得不謙卑謹慎吧。

 

 

 

【3】〈創造論與近代物理的對談〉周雄教授

 

講到宇宙的問題就想到高中時代常聽的科普演講,但當時只是聽到一些很厲害的名詞、看到一些關於宇宙的圖像,就以為有一點概念。大學在理論物理中心打工,知道理論物理和宇宙學有密切相關,卻不太清楚為什麼。

 

周教授先定義所謂科學是「以邏輯推理、試驗為方法,尋求一系統性的知識或學問,得以認知以往所不知的現象,有一定的行使範疇,並不是所有事物的準則,也不是衡量事物的唯一標準」。科學和創造論常產生衝突,在傳統立場上,前者認為以物理定律就可以解釋一切;後者則認為創造就如創世紀字面上的意思。但是,創世紀是以詩的體裁寫成,而非算式謹嚴的理論物理論文,就跟科學講求的「以邏輯理論和實驗來認識現象」目的背道而馳了。

 

宇宙生成的大爆炸理論不乏證據,(這邊周教授講得有點快,不太好整理)例如星的紅位移,遠離時頻率變低,在頻譜上顯示往紅色方向移動,類似都卜勒效應。暗物質的重力效應和暗能量推動宇宙膨脹聽起來很有趣但是非常深奧,是許多科學家窮盡一生研究的結晶。還有最近證實的重力波,「重力波傳到地球時儀器也做好了,」周教授幽默地說,「一定是串通好的。」而大爆炸之後,從氫到氦的產生、再到產生足以組成人體的元素(碳水化合物、鈣、鎂、鐵…),還要經過相當漫長的時間。有趣的是,既然組成人類的原料都一樣,為什麼每個人在個性上、思維上,有如此大的個別差異?這就超乎物理化學所能解釋的範疇了。

 

周教授再次以科學的定位作結:客觀上能觀察到的現象是科學的範疇,但人/愛/意識不只是可證明的現象。科學的工具性和聖經文意的超越性(超越字面上的意思),是使這些問題能有意義地被討論的前提acknowledgement,不然只是各說各話,互不相容。約伯記在此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呼應:被奪去一切的義人約伯在絕境中呼求、和朋友辯駁,而上帝直到第38到41章才回應,卻未正面回答苦難的問題,只是以祂自己對各種自然現象的全能掌管來責問約伯,終使約伯降伏。

 

人或許都有認識世界的渴望;即或不然,也必須以某種方式與世界產生關連。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有不同的approach,有些人就是想要鑽研宇宙生成的奧秘、有些人則是在社群關懷網絡中建立堅實的禱告祭壇。或許應該先找到自己的定位點(用另外一種語言來講:上帝放在各人生命中的呼召),才能在肯定自己的同時欣賞他人與自己的差異,以免在自身思維模式與環境的扞格下,自己覺得被否定,就開啟防衛機制去否定別人,影響人格發展。

 

 

 

【4】〈基改時代對信仰的挑戰〉趙大衛教授

 

趙教授在講義裡概略介紹基改的發展,並條列了基改的領域、優點、疑慮及對信仰的挑戰,在講座時也舉了生動活潑的例子。我本來以為這場的基調就是廣泛地提供對基改的觀察與思考角度,喚醒大家對基改議題的注意,使基改議題能在公共討論的場域被重視。

 

從信仰的觀點,科學家是否揮舞了上帝的權杖,透過基因科技決定什麼樣的「生命」可以被創造、什麼又可以被廢棄?到這裡我開始思考,人類的創造力固然是上帝所賦予,但以往談到人類的創造力似乎侷限在文學藝術等領域,至於生物科技可否包括在內?就算人類藉由基因科技創造/製造了有形的生命,但無形的「靈」(創2:7),或許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所以除非人類的「靈」存在基因密碼中,能被複製/製造出來,才會有僭越的問題,那就看操作者的心態。最後綜合座談時周雄教授提出的觀點也呼應了這方面的思考:「(複製人)有沒有靈魂是上帝的事;人製造複製人的目的又是什麼?」現今時代的主流價值(資本主義?功利主義?社會主義?)不可避免地滲入並引導生物科技的發展趨勢,也是討論這個問題時必須納入考量的環節。

 

當我苦思生物科技的創造或許神也不是不容許,趙教授突然話鋒一轉,放出幾張基因螺旋的結構圖和蛋白質隨機可能序列的數據(好像是20的20次方之類的,我記不太清楚具體的數據和所指稱的對象),在如此低的機率之下,蛋白質竟能如此精確地排列出必要的序列!不禁讓人感受到創造秩序的奇妙可畏。

 

趙教授呼籲,我們要以信仰回應基改科技:不必對基改有過度的恐懼,因為基改確實有增加糧食產量、剔除食物過敏原等好處,但也要用得合乎中道,盡量不要造成自然生態系的破壞;用在人類身上,必須謹慎思考「人」的意義和價值為何?「人」和「非人」的區別是量差嗎?含有多少人類的基因才能稱作「人」?或是本質上的差異?傳道書三章11節告訴我們:「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這是永恆不變的價值,所以,在「基因改造」的爭議之上,更重要的是要被「基督改造」。

 

 

 

 

【綜合座談】

 

這一段因為要趕車,收拾東西有些分心,不免有所疏漏,如有誤解,敬請指正。

 

* 神為何給我們自由意志及研究自然的能力?

董:Our truth is God’s truth.(←呃他原文應該不是英文但我忘記為什麼這樣抄了)

周:為什麼不把善惡樹拔掉?因為就像作父母的是希望兒女長大,學習選擇。從自然的偉大體會到神的偉大,欣賞自然的奇妙。祂創造,也給我們創造的能力。

趙:人是否可能完全認識神?羅馬書說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自由意志是人之所以為人,而使本質上不同於物,神希望我們在可以作出選擇時選擇祂。

陳:是我們的意志對上帝的回應。改革宗認為人類的自由意志已敗壞,無法對上帝作出應有的回應。上帝既然是「吩咐」我們要信祂,表示我們是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的。不要過度延伸自由意志,要看得合乎中道。

 

* 科學界的論文必須用Nature取代Creature,有如此權威的社群?

周:不是用科學來「證明」上帝,因為科學是對「現象」的理解。

我對這段的回應是:誠然,人要相信、接受基督作為救主是聖靈的工作。能透過生命影響生命固然是好的見證,但在那些不信的人眼裡看來,就是迷信──當然這裡「不信」的人到底是被神棄絕的頑梗悖逆之徒?抑或我信但信不足的求道者?說實話我們並沒有資格論斷,所以,用彼此可理解的語言[編/解碼系統]來對話[交換資訊],對某些人來講或許是必要的,上帝也讓我們用理性來認識祂。

 

* 專業領域和信仰、靈命之間的關係?

和我一同與會的母親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體會:縱使有一定的專業,面對真實生命的問題還是會體認到專業的不足,這時會更加地尋求神、仰望神。

 

囿於時間,很多議題沒有進一步分享、討論,殊為可惜,但將所吸收的轉換成能與眾人分享、討論的形式,也算完成階段性任務了。

 

【聖光餐廳和書房】

午餐的伙食相當豐盛,只是我沒有很餓,吃不多。之後去逛書房,有很多精美的小物,當然也有很多書,本來沒有想買書的意思,沒想到隨便看就看到《化解創造與演化之爭:從資訊學解讀生命起源》這本書,之前在《正反不合》第九章就有看到類似的概念:W. Dembski藉 C.E. Shannon的information theory把「設計」的概念量化,即是「複雜」並「規格化」的,而生命所需的大量精確的資訊,必然經過精密設計。而這本書完全是從資訊學的角度出發,首先告訴讀者通用資訊的五個層級,由低到高分別是統計學[數量]→編碼語法[語言組成的文法]→語義學[意思]→語用學[行動]→語義學[傳遞訊息的目的]。我剛讀完這幾個層級的論述,覺得我之前以為自己有興趣、但修課的學習成效卻不盡理想的語言學、符號學、密碼學,或許從資訊學的approach對我來說比較能理解;就像現象學之於哲學、文學、社會學,對我的可理解性而言──那是發訊系統(reading material)和收訊系統(my brain)欠缺相應的編/解碼系統的緣故!我終於知道了!Entropy過高難以作功,以致於資訊無法充分有效地傳遞──謝謝貓咪好朋友告訴我這個概念來解釋我去年準備國考沒能好好唸書的原因,似乎還可以解釋分手原因,真好用。

 

最有趣的是竟然有那~麼多桌遊!謝謝店長熱心為我們介紹!可惜時間不夠,沒玩到卡坦島和糟了個糕,嗚嗚,我想玩策略遊戲啦(需要時間)。

 

快手疊杯,每個玩家可以拿到一組五色的杯子,從題目卡中抽出一張,看哪位玩家最快將疊杯按照題目卡上相應的顏色順序排好並且按鈴。題目卡很可愛噢,每張有不同的圖案,那種色塊感我很喜歡!(就是畫面只有一塊是有彩色,其他是無彩色的這樣)。題目卡的排列方式有直的也有橫的,決定了究竟要把杯子疊起來或排成一排,也可以訓練空間感,是一個很適合跟小孩同樂的遊戲!

 

Rummikub,又稱為「以色列麻將」,有四種顏色的數字1到13,一人先抽14張牌(其實是一塊一塊的型體…麻將嘛),出牌方法是同色三個連續數字,或不同色三個同樣數字。可以接在已經打出的牌後面,也可以把已經打出的牌拆開,只是要維持每組至少三個。如果沒有可以出的牌就要抽,先把手牌打完就贏了…這真的要玩很久欸,尤其初學者根本很難意識到怎麼拆牌XDD

 

書房還有咖啡,真是太貼心了!雖然一杯39還49的樣子,但比便利商店的好喝多了,早上四點多起床,七點搭車,兩場研討會下來還真怕下午沒精神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咦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