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ning Graf Reventlow, Leo G. Perdue trans.
Epochen der Bibelauslegung
Band 1 Vom Alten Testament bis Origenes
這章從對一世紀猶太教的描繪開始講起,第一段論述要點包含:
居住地:羅馬治下的巴勒斯坦或散居帝國各處
身分認同的形式:對神的信仰
派別:很多,早期基督教只是其中一支,耶穌和他的門徒也是猶太人
經典:舊約聖經是猶太基督徒的聖典,儘管「舊約」這個用語是跟新約相對才有意義
第二段從保羅承擔對外邦基督徒的使命開始。猶太基督徒與外邦基督徒的對立並非絕對,希臘化文化下仍受巴勒斯坦猶太文化的影響:
語言:猶太人民用的阿拉姆方言和拉比在會堂用的希伯來語;希臘語在猶太社群中亦廣泛使用
基督教的任務對猶太人而言,是舊約彌賽亞預言的實現,因而舊約對猶太人有無與倫比的權威性;對外邦基督徒而言,雖然舊約也具有正典的權威,卻不那麼強烈(因為對前者而言牽涉到根本的身分認同問題啊)
第三段指出,要了解舊約見證人與新約連結的神學關聯,須把希臘化猶太人的釋經原則考量進去,儘管這些釋經原則從歷史批判的角度下不見得適用於當代,但對那時代而言是有效的
第四段:新約對舊約的應用不會是一致的,因為它由更廣泛的光譜組成,除了共關福音的多重傳統,還有約翰福音獨特的傳統及其詮釋...舊約的詮釋都指向神在拿撒勒人耶穌身上的作為
3.1 The Kingdom of God Has Drawn Near: Jesus Christ
耶穌並非站在舊約和猶太傳統的對立面,特別是法利賽人對妥拉的理解;耶路撒冷的祭司黨--撒督該人成為他事工後期的主要對手,然而他對傳統的新詮釋也是來自舊約,有聖經合法性的(50)
耶穌和保羅並沒有發展出關於妥拉的理論,他的權柄在律法之上(太5:21-22.27-28恨人=殺人、淫念=姦淫)(52),在以下兩點特別清楚:1. 要求跟隨者成為門徒,不同於妥拉強調維持strong natural bonds(太8:21-22)2. 安息日,在後流亡和兩約之間特別被嚴格遵守,禧年書2:17-33中,連上帝都遵守安息日。(53)
可2:23-28,耶穌解釋了撒上21:2-10大衛吃聖餅
耶穌對其腳色的自我理解,以其復活為基礎建立的社群
儘管耶穌的工作幾乎都只針對以色列人(少數例外),但路4:25-27耶穌引用列王記中撒勒法寡婦(王上17)和乃縵(王下5)的故事作為福音終將傳到外邦世界的基礎(54)
耶穌是否自認為但7:13的人子?以諾書比較有這個用詞;也有詮釋為「自己」(下段接續)...耶穌在世的日子只以一種隱晦的方式談及自己的身分和工作,因此會造成一種開放性
3.2 Primitive Christian Explanations of the Christ Event
3.3 The Scripture Is Written "for Our Sake": Paul
3.4 The Promise Is Fulfilled: Matthew
3.5 The Old Testament Is Prophecy about Christ: The Sermons of the Book of Acts
3.6 Christ Surpasses the Old Testament Institutions: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3.7 A Christian Visionary in the Succession of the Prophets: The Apocalypse of John
3.8 A Refutation in the New Testament: The Letter of 2 Thessalonian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