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God》.創作社.May 31st, 2015
導演是戲劇選讀的傅裕惠老師,上課很幽默但是這個戲很嚴肅。吸引我的是每個場景的名稱:
第一場:我想往下跳
第二場:你被空白佔據了
第三場:我們被罩住了
第四場:在崩解的人是我
第五場:世界被止痛藥淹沒了
第六場:躲進你的皺紋裡
第七場:走不出的荒原
第八場:銀河墜毀
第九場:聽起來很平靜
第十場:沿著邊緣逃跑
第十一場:非生日派對
第十二場:Dear God
因為失去女兒而精神恍惚的父親,已經很久很久了,不斷寫信給跟女兒同名同姓的人,對方不堪其擾而報案,他跟警察說如果他清醒就跳下去了。
有三個類似精神病患的人ABC想要逃(離精神病院或所處的狀態或類似的標籤),但其實沒有人在追他們,他們有許多藥物可以使用,例如鎮靜劑。他們逃離原有的生存方式,無論要通過煙囪或是下水道,總之是轉換成另一種生存型態,參與主角的生命故事。
警察的奶奶老年癡呆,沒反應也好像什麼都不記得了,「看著遠方卻像被空白占據」,警察用一種愉悅的口吻與她對話,試圖喚醒她的記憶,「妳如果也忘記的話。就沒有人見證我曾經這樣活過」,老奶奶卻像傀儡一般毫無反應地被擺弄,我個人是覺得很違和,好像某種黑色幽默,同行的友人卻覺得這樣的設計很感人。B推著老奶奶的輪椅,有時說著警察的OS。從上面垂下的繩子,C拖著跑來跑去,燈一亮就發現綁在小女孩手上。
據說因為父親家暴而離家的女兒闖入了被設定為連續強暴殺人犯的男人的地盤,講著她多久沒看到母親而最近一次看到母親卻只問她吃飽沒那樣的庸俗──以前從不關心她把錢都拿去買指甲油的。男人有個秘密計畫,小女孩央求他告訴她;男人施用一些藥,小女孩央求他給她;像是穿越長長隧道的旅程,小女孩央求他帶她去,說要體會墮落,儘管將萬劫不復;但當男人欺身上來時小女孩便開始尖叫掙扎──我實在無法弄清這兩人的意圖,或許人性中善惡的模糊性是編導的意圖吧,那男人我看起來是沒有很壞,還是我想睡覺沒看清楚,但小女孩最後不是跑出去了嗎?總之據說有一個麻袋,棄屍之類的概念,我沒看到。父親原不原諒男人那段我看得很想睡了。後來因為罪證不足男人被釋放了,警察卻感到義憤難平地把男人殺了。同行的友人覺得角色情緒太誇大,但我想在這個劇中存在的張力,關於行為,關於真相,關於贖罪──思考著用更深沉的方式表達的可能性,但我還是覺得這些角色都有點insane才用情緒性的表達吧。
在這個irrational的現實中。C說他收到父親的信,她想去回信給那個父親,儘管她並不是他女兒,雖然也被質疑欺騙,但如果這個欺騙能讓那個父親好過一點的話,就像銀河明明不是河,AB還要自己欺騙說是河。這個人以一種異常的方式涉入另一個人的人生──怎麼覺得很像我會做的事──正常人應該是按照線性的軌跡,什麼樣的身分做什麼事,不是那個身分就不做那件事,但C的行為打破了這個秩序。所以C對A說「我要從你的逃走中逃走」,和B一起,沿著世界的邊緣逃走,沿著集體意識的邊緣逃走。父親翻看女兒的日記,打開女兒的電腦,登入女兒的線上遊戲,「曉佩不在了,Peggy卻以這種形式繼續活下去」不斷的破關好像藉此就能延續女兒的生命。收起來的座位不知何時被展開作為墳墓,父親終於有勇氣到墳前。老奶奶蹣跚地走上來,假髮被卸掉,竟然是小女孩!「我是從你意識的縫隙鑽出來的」──她已經不在時間之內了。總之是一部相當超現實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