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Focus:生態神學與宗教比較

一、Tillich的聖靈論

  審視Tillich一生研究系統神學的軌跡,可以發現他在一戰前1913年就開始系統神學的研究,但此時的手稿較為片段,具有濃厚的觀念論。1926年在馬堡大學的演講,聖靈論與終末論的部分尚未完成。1933年,Tillich從納粹德國來到美國,1957年旅日的佛教經驗導致關聯法神學的緊張,以聖靈論重新思考這個問題。1963年,Tillich才完成《系統神學》第三卷。前人研究較少論及第三卷聖靈論,然而Tillich自己提及該卷回應了對前面的批評,整個系統神學體系才告完成。

關聯法:世俗提出問題,基督教提出答案→世俗提出答案,你能提出另一個答案嗎?答案和答案的關係是對話,而不是關聯法。宗教對話對當代來說很常見,但回到二十世紀初,對那時代的神學家而言不是簡單的問題:如何在開放對話的同時保持獨特性?

  Tillich神學的三一式架構中,第一部分的Being & God談論創造的合一、第二部分的Existence & Christ談的是罪惡狀態造成的分離與基督的救贖,第三部分Life as Spirit就是回答前述問題的重新合一。但聖靈論可以回答這麼多問題嗎?

  在卷一的導言,神學同時建基於獨特性及普遍性的元素。普遍性的重要性在於能與其他學科對話、運作。神學圈的運作有其核心,神學之所以為神學,是基督道成肉身的獨特性;然而神學圈邊界亦有其開放性,從Logos-ChristologySpirit-ChristologyTillich以聖靈論的語言來解決這個邊界的、普遍性的問題,因為聖靈是普遍的臨在。

二、Tillich生態聖靈論

  雖然Tillich離世前,生態神學並未正式發展,然而陳教授重構Tillich系統神學的觀點。Tillich探討上帝與世界的關係,除了自然的神祕主義之外,還有路德宗「有限能承載無限(finitum capax infiniti)」的背景。

  人類中心主義的層級(hierarchy)隱喻,暗示了人的存在高於其他非人類的存在,高舉了人類的獨特性。然而Tillich反對此種模型,認為造就了支配與反抗的結構。在Tillich的概念,「生命」有很多的向度(dimension),由外到內分別是無機的、有機的、精神的、靈性的。Tillich使用了dimension的隱喻來取代階級的隱喻,暗示了不同存在之間的互滲共融,是多重差異性的整合,每個dimension都有其獨特性,卻不影響與其他dimension的交流。

  No thing in nature is merely a thing,整個生命整體如象徵體系指向神聖的臨在,上帝的靈以最普遍的在場(universal present)在世界當中,世界猶如一個象徵神聖的聖禮,大自然的本質結構(essential structure)是連於神聖,聖靈的臨在是完成而非破壞這個結構。

  Tillich反對將上帝等同於世界的泛神論,亦不認同超自然主義。Tillich本身並不使用「超越/內在」這樣的空間概念,因為上帝與世界的關係並不侷限於特定的空間中。

三、比較東正教與儒家傳統

  東正教將在世界的生活視為聖禮;早期教父為了與希臘哲學溝通,使用「道」的概念。唯一大寫的logos和眾多小寫的logoi,如同儒家所謂「理一分殊」,同樣的本質有不同的存在方式。

 

(然後我就睡著了Q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咦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