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督教經典導讀】week3- Paul Johannes Tillich《存在的勇氣》(莊信德牧師)
 
這本乍看之下不容易吞,我在車上只看完一半的指定閱讀,稍微有感;莊牧師的講解卻是相當深入淺出地從Tillich的生命史、思想史,逐步談到他的神學概念,及《存在的勇氣》這本書,讓我們看到Tillich這樣一位德國神學家,怎麼處在一戰間信仰價值崩解、《聖經》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同為時人精神食糧的矛盾時代,怎麼用當代存在主義的語言來表述信仰。莊老師在課前再三給我們打預防針說要突破刻板印象,不要以人廢言。我想,或許要體會(“神入”)田立克的處境,才能真的理解思想的形成及(/跨)時代意義...
 
一、生命史
Tillich生於1886年,1914年結婚那年,一戰爆發,入軍擔任軍牧,過著早上晨更完目送士兵上戰場、傍晚幫戰死的弟兄辦告別式的生活。莊牧師說一般牧會一年頂多接20場告別式,隨著服事日久,與會友情感的聯結加深,辦告別式時也越有感於生命的沉重(業務員送身故金時可能也會有這感覺)。1914年面臨精神崩潰的狀態,又遭逢婚變。1932年撰寫《The Socliaist Decision》被當局列為禁書,也成為第一位被免職的德裔(而非猶太裔)教授。之後到美國協和神學院任教,1936年出版了《On the Boundary》此一自傳性之著作...同是天涯邊緣人這本有引起我興趣XD
 
二、思想史
(一)早期-Kairos Circle
威瑪共和時期,關注民族主義在德國的發展。德國何時復興?是透過社會主義實現復興嗎?
(二)中期-神學與精神分析、心理學。手下的研究生Rollo May撰《焦慮的意義》,相較於德國人對於其思想、語言完整性的自負,Rollo May較沒這包袱。這段時間的田立克正面臨身份的混亂:身為一個牧師,從戰場回來,太太竟跟別人有了孩子...這時代下,集體和個人的焦慮,要放在社群的脈絡下理解。
(三)晚期 - 神學與宗教的對話(日本佛教)、基督教思想史(田立克式)
 
三、神學概念
(一)神學是世界的答案-
所處的時空背景,是思想上的限制,卻也是資源。田立克大量使用當代盛行的存在主義的語彙開展其神學論述,或許就像謝老師講的,神學家的任務是express the faith handed down in a language that speaks to the contemporary world....
 
(二) the term“Ultimate Concern” instead of “God”-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宣稱『上帝已死』。當牧師支持拿槍殺人的極端政權時,在世人看來,他們所宣稱的上帝是死的。當代知識份子從而形成反宗教的哲學傳統,因此田立克用形上學的『存有』概念來表達超越的、終極的存在。
 

(三)Method of Correlation
【問題】與【答案】
問題的提出,是人類生存的本質性活動。當我們對『存有』提出問題時,即揭露『存有』的理解形式,小孩常問『為什麼』來理解世界,『問題』是理性進入存有結構的必然;『提問』預設了回答者的存在,指向對智慧與終極的渴望。生而為人,本質上就有提問的能力;而這些問題通常蘊釀自負面經驗。問題所要求的並非僅是知識性、客體化的答覆,而是自身所經歷問題當中的神學反省,在自身存有狀態未被接受下,面對存有的焦慮,這種問題意識對信仰的價值,才是產生有意義的神學答案的前提。

【形式】與【實質】
『內容』本來是一種樸素存在著的客觀事物,是諸概念範疇中偶然性的元素,它由擔任媒介作用的『形式』帶入精神-文化的創造性領域。形式與內容是共生的、相符的;『實質』作為精神的內涵,決定形式,賦予形式以意義,並以形式為手段在具體內容中得到理解與表達。...只有在形式與實質、有限與無限合一時,意義才得到實現。(節錄自ppt)

((後面沒PPT和書就很難整理了@@

 
四、《存在的勇氣》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基督教 神學 存在主義
    全站熱搜

    咦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